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9秒83的亚洲纪录时,镜头捕捉到他右膝上醒着的肌效贴。这处2019年就出现的半月板损伤,只是他职业生涯中7次重大伤病的其中之一。 国家体操队每天要消耗200片止痛贴,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磨损程度普遍相当于60岁老人。队医最常说的话是"再坚持两周",因为大赛周期从不等人。 2016年里约奥运女排决赛,惠若琪带着心脏射频消融术后不到半年的身体完成制胜一击。队医后来透露,她在赛前打了封闭针才能正常呼吸。这些伤痕不仅是个人付出的证明,更成为国家体育史的活化石。 当我们在电视机前为夺冠欢呼时,或许该记得奖牌的重量里,有三分之一是运动员们渗进绷带的血与汗。他们用身体的损耗,换来了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的机会。当国旗升起时,没人看见他们颤抖的膝盖
"每次起跑都能感觉到膝盖在抗议,但听到发令枪响,身体就会自动忘记疼痛"——苏炳添赛后采访
▍那些藏在队服下的"勋章"
疼痛管理师透露:
▍伤疤里的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