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皮尔洛踢球,他节奏控制的时候也会同时做出眼神还有手势方面的肢体动作,拿球也会跟队友交流一两句。 一些容易传达的沟通信息,能够让队友理解你的思路,从而更好地配合组织球员来进行跑位接应。要想成为优秀的组织球员,“话痨”的经验必不可少,要比无组织的球员更多沟通方面的任务。 国内球员有些时候会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不是说没有这能力,只是不够重视,这也是孙继海、李毅等前辈解说比赛时,经常会提到“球员之间要加强沟通”的原因。 他们踢过球,自然能明白场上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大局观方面,这个会比较抽象,它属于意识层面。如果说节奏控制能力、沟通还算是可以表面直接观察出来的特点,大局观就是球员的“内在心理活动”,拿到球的那一瞬间会有什么思路。 年轻时我踢后腰常有踢组织的任务,拿到球以后那一刻我需要脑袋里冒出多个想法,边观察队友跑位就边思考以下这些事情: 第一,我要慢还是快?对方的防守布防怎么样,需不需要稳定住局面? 第二,队友的跑位在哪里?是插上,接应还是回撤,要看一下。 第三,寻找空间,观察出球点,哪里是空档?找准对手的防守弱点,有针对性地打这一侧。 第四,队友身体情况。谁有伤,谁没伤?体能怎么样,状态如何我得评估。有些还能跑,我可以和他配合;有些跑不动了,我得考虑别的传球线路。 就在拿球的那一瞬间,还不到两秒钟的时间内,拿球我就要想这些问题,下意识地瞬间就得迅速做出反应。 这种大局观的全局考虑,其实还是蛮累人的。初期有体力还好,你还能有精力思考,到了下半场五六十分钟左右,那时候人的体能下降,注意力分散,那么组织的效率也会下降。 跑不动大脑缺氧,思考起来也会费劲。 所以对于组织球员来讲,身体素质也很关键。没有身体也谈不上有效的组织性,至少得有充沛的体能去应付周围复杂的局面。 大局观这能力,它是可以练的,不是说练不出来。尝试多踢几次,多和队友熟悉你就能渐渐熟练了。 而且随着默契的增长,队友跑位还有习惯摸透,你组织起来会更加便捷。有时候都不用看,你一拿球余光一渺,即使没完全看到队友的身影,但凭借着这份感觉,你就可以即时把球传出去了,凭着球感你可以做出精妙传送。 组织能力这一项,更多是经验以及默契的伴随,还有自身球商意识的转化。踢球时间越长,组织的功力也就越强,也能显得更加老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