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赛事回顾

李犁面对面|职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的界定

对于怀揣职业运动员梦想的跑者来说,大家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梦想,我觉得了解以下三点很重要。

其实,最早对于职业运动员的定义应该是从奥林匹克开始,80年代之前,如果一名运动员是通过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来赚取收入,那么他就不再被定义为业余运动员。类似奥运会的篮球项目,直到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才允许NBA的职业球员参与比赛。

甚至在如今美国的NCAA,大学的校园体育依然还是保持着这样的规定。如果以某种运动牟利,那么他就是职业运动员,将失去征战NCAA的机会。

当然,这样的界定方式在如今也逐渐发生改变。今天我们的很多“业余”选手已不再是真正“业余”。有部分的运动员可以通过比赛来挣取收入,但是这些收入并不足以完全来支撑自己的生活,他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主业,这已成为今天马拉松运动员的一种常见状态。

当然我们还有众多马拉松跑者是完全作为爱好兴趣来参加的业余运动员,他们并不追求通过马拉松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可能只是作为健身的方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生活水平越发达,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就越高,也就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国内经济在近些年突飞猛进,精神层面的满足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健康,从而投入跑步,通过锻炼得到一些生理学方面的、身体上的变化,达到更健康的状态,也通过跑步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

如果你想要通过跑步谋生,那么根本的一点就是你得跑得足够快,达到更高的水平。

快的程度是相对的,5分配速对多数人已经很快,但职业选手不会把5分配速和快联系在一起。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数字来恒定快与慢的区别,不过对于职业运动员,他们的速度还是能找到绝对值的,就国内的运动员来讲,可能需要跑到3分以下的配速。

看似3分配速与4分配速之间的差距并不那么夸张,但横亘其中的就是巨大的天赋和训练水平的差异。

跑步的速度由两方面决定,一个是你的步幅,另一个就是你的步频,理论上来讲,你步幅越长,同时步频也越快,你就是跑得最快。

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如何提高步幅和步频,这就是一个有关技术和能力的问题了。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想要跑得快,从技术层面来说,需要减少你脚的触地时间,而这和你的肌肉力量相关。此外,从生理方面,心血管系统的能力直接影响腿部肌肉的供氧能力。所以,很多的因素已经决定了一个运动员的实力基础。

通过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能力。这里有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考虑。虽然,很多跑者也可以堆积非常高的训练时间,但在训练总量上的差距,依然不可忽视。就像同样两小时的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的量可能会比一般人要翻倍。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本身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很大。

抛开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业余运动员更多的是对自己个人身体的挑战,而职业运动员在心理承受方面则是要有更多的考量,成绩不仅影响自己,还有周围的人乃至国家都非常重要。不同水平、级别的比赛,精神方面的压力也是不断提升。到奥运会这样最高水平的比赛,运动员面对的压力,我们只是想一想就已经觉得快要窒息了,这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调整能力,要求是极其之高的。

最终的赛场成绩以数字体现,在这串数字的背后,却是运动员身体天赋、训练水平和心理能力的实际表现。

我相信在国内如此范围广大的跑者当中,一定会有很多天赋出众、潜力惊人的跑者。很多人的训练水平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和学习而逐渐提高。

业余跑者通过各种形式挣得收入,虽然不一定是以此为生,但也已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可以说,职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之间的区别正不断地在模糊。

如果一定要我以某种形式去区分的话,我觉得无论是成绩还是能力或者收入的来源与多少,都是表面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而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水平职业运动员,要取决于运动员的自驱力,理解事物的能力,和他/她的创造性。

自驱力让职业运动员能有完整的目标且去锲而不舍,不仅仅是不着边际地去空想。对事物的理解能使运动员知道努力的方向和如何去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而创造性则使一个运动员把各方面的知识用在自己身上。

无论是什么领域,科学家也好,艺术家也好,创造性都是这一项事业的灵魂,你无法通过临摹和照搬去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只有当你自己真正意义上去进行思考、探索和钻研的时候,你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与层次。这也正是我所认为职业运动员的灵魂所在。

因此我们这里鼓励我们的队员们在精神层面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能够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职业运动员的灵魂,在他们未来的跑步生涯中是会受益匪浅的。而对于其他怀揣职业梦想的业余跑者们,也是一样的,希望大家都不是单纯地在完成跑步这个动作或者训练,而要从跑步中获得精神的充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